陕西优化“一县一策” 启动县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最新信息

陕西优化“一县一策” 启动县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2023-11-11 03:30:00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最基本的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承载大城市辐射,带动小城镇发展的重要作用,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
  近日,陕西省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接续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接续措施》”),强化县域分类和功能定位,统筹更多政策、资金、力量向县域倾斜下沉,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陕西省优化了“一县一策”“一区一策”事项清单,将全省县域经济政策支持范围、统计口径调整为83个县(市、区),并提出划分产业功能县、农产品主产县、生态功能县三种发展类型,引导县域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认为,《接续措施》的亮点在于其系统性与操作性。该政策不仅明确了县域经济发展方向及发展目标,还提出一系列具体实施措施与政策支持,形成了完整的政策体系。在后续推进中,要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建立健全的政策落实机制,加强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各项政策能够落到实处,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效保障。
  县域发展特色化
  据官方统计,陕西省79.8%的土地面积、一半以上的常住人口在县域。2022年,陕西县域地区生产总值1.4万亿元,同比增长4.1%,占全省比重提高到43%。
  2023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区域城乡发展协调性还不强,县域经济发展不足。并且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争绝大多数县形成1~2个百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
  近日,陕西省办公厅印发《接续措施》,从优化“一县一策”“一区一策”事项清单,实施奖增激励、托底扶持,加大特色产业培育等十个方面,提出了27条细化措施,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接续措施》中提出,从政策范围扩大、科学分类、完善清单三个方面,进一步优化“一县一策”“一区一策”事项清单。
  首先,明确县域标的,将未纳入城市主城区规划(非中心城区)、仍按照县域模式管理的西安市高陵区和鄠邑区、宝鸡市凤翔区、渭南市华州区、延安市安塞区、榆林市横山区、汉中市南郑区纳入县域总盘子。全省县域经济政策支持范围、统计口径等为83个县(市、区)。
  其次,科学划分三种发展类型,围绕资源禀赋,优化功能定位,引导县域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产业功能县(市、区)坚持特色产业发展优先,发挥资源、产业、交通、文化等比较优势,强化产业平台支撑,培育支柱产业,打造为工业制造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产业功能县(市、区)。农产品主产县(市、区)坚持农业发展优先,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特色农产品,做优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态功能县(市、区)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探索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路径,践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经济和旅游休闲产业,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
  最后,按年度动态完善全省“一县一策”“一区一策”事项清单。省级部门加强业务指导,并从县域政策“工具箱”给予支持。
  “陕西省将县域发展划分三种类型,并分别指导发展方向,可以说是一种更为科学且实用的分类方式。”朱克力表示,如此分类有助于更精准理解每个县域的经济特点与资源优势,从而制定更具针对性和差异化的发展策略,是“一县一策”“一区一策”的重要体现和发展要求。这种特色化发展策略有助于扬长避短,发挥各县优势,避免盲目发展、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
  Co-Found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认为,陕西省对县域发展的分类可以帮助决策者更清楚地了解各县的优势和劣势,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县域,特色化的政策和措施,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升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培育特色产业
  2023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做强县域经济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抓手,统筹用活用好县域专项资金,壮大县域特色产业,积极引进龙头骨干企业,培育标杆产业和区域品牌,做精做细做实拳头产品。
  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刚在近期调研中表示,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是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促进财政增收的产业,强化龙头企业培育,持续延链补链强链,不断做大做精特色产业集群,更好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接续措施》指出,要加大特色产业培育,坚持因地制宜,指导县(市、区)深挖“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延伸“产”的链条,根据定位细化首位产业门类和发展方向,优先发展工业制造业,研制“拳头”产品,有效对接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农业重点产业链和文化旅游业重点产业链(群),力争每年新增2~3个首位产业产值过百亿元的县(市、区)。
  朱克力认为,特色产业发展可形成良性产业链,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特色产业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整体提升。
  张新原表示,特色产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考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材料采集、加工制造、销售服务等。在培育特色产业的过程中,需要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入手,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并逐步完善完整的产业链,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接续措施》还提出,要强化首位产业招商,指导县(市、区)制定首位产业招商引资政策,建立首位产业项目库,梯次培育链主(龙头)企业,对首位产业培育发展良好,链主(龙头)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明显,“以商招商”招引延链补链强链项目签约落地的,给予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优化跨区域资源配置和产业分工协作,鼓励组建招商引资公司,加强投行思维、链式思维、闭环思维招商引资专业培训,举办招商专场,深化典型场景运用。
  朱克力表示,首位产业招商可有效吸引优质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入县域,促进县域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进而有助于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县城是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天然载体,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
  近年来,陕西省县域经济取了良好的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稳步上升。同时,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差异进一步显现,县域之间强弱两级分化明显等问题依然存在。
  根据陕西省要求,要统筹更多政策、资金、力量向县域倾斜下沉,加快城镇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从基础设施建设、户籍制度改革、产业延伸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接续措施》指出,因地制宜发展壮大一批产镇相融、宜居宜业的工业重镇、农业大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和特色小镇,支持有条件的中心镇发展成县域副中心或新型小城市。稳妥推进乡镇行政区划优化设置,强化镇级综合服务功能,合理配置商业设施、金融网点、便民生活设施等,加强乡镇风貌管理,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乡镇延伸。巩固提升省级重点示范镇,依托产业基础和特色资源打造乡村振兴示范镇。
  “城乡融合是一个综合性的发展要求,需要充分考虑城乡的差距和互补性。”张新原表示,在城乡融合的过程中,关键举措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乡生活质量;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民增收;促进人才流动和分布,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激发农村发展潜力。
  朱克力则表示,城乡融合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要做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产业发展协同化,生态治理联动化。通过资源要素优化组合,实现城乡之间良性互动和融合发展,从而有利于推动县域经济的全面进步。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陕西优化“一县一策” 启动县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