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市场低迷 澎立生物闯关科创板

最新信息

CRO市场低迷 澎立生物闯关科创板
2023-11-13 06:51:00
身处CRO(合同研发组织)行业“寒冬”之中,澎立生物医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澎立生物”)选择冲刺科创板IPO,其于日前完成首轮审核问询。
  招股书显示,澎立生物主要从事提供药物及医疗器械临床前研究CRO服务,并于2021年通过收购实验用鼠供应商标的,开始从事实验动物销售。目前,药物临床前CRO服务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占比约达70%。
  不过,澎立生物在审核问询函答复中表示,随着创新药投融资热度减弱,下游客户研发投入增速放缓进而导致其外包需求增长放缓,公司年内药物临床前CRO服务的业务开展受到影响,毛利率呈波动趋势。
  通常而言,CRO企业之于新药和医疗器械研发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降本增效为其赋能。但近年来,澎立生物自身也面临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及人力成本上升的风险。
  招股书显示,2019—2022年,实验用猴的采购价格持续上涨,从2019年的1.55万元/只涨至2022年的13.85万元/只。2023年1—7月,实验用猴平均采购单价有所回落,但澎立生物未进行采购,且称公司实验用猴不存在减值情形。
  公司已有收购实验用鼠供应商的先例,后续是否考虑布局实验用猴繁育领域?针对上述相关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致电致函澎立生物方面,相关工作人员称已转达采访需求,但截至发稿,对方未予以进一步回应。
  实验动物成本变动大
  作为CRO服务企业,疾病动物模型的丰富与否决定其能否满足下游客户要求的能力,也是衡量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实验动物是临床前研究的基础资源和重要原材料,实验动物成本是临床前研究CRO服务企业的重要成本之一。
  招股书显示,澎立生物已构建的自研疾病动物模型数量超过1500种,其提供CRO服务使用的实验动物主要包括实验用猴、鼠、犬、猪等。
  2019—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澎立生物主要原材料的采购金额分别为1836.99万元、2405.38万元、4169.35万元和5782.38万元。其中,实验动物的采购金额占比分别为54.45%、51.39%、57.88%和70.41%。
  澎立生物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原材料采购金额逐年增加,与公司经营规模的增长总体匹配。报告期内,因实验用猴等实验动物供需趋于紧张,价格持续提升,亦使得实验动物的采购额增长较快。
  招股书显示,2022年1—9月,澎立生物采购实验用猴花费近3000万元,单价为13.78万元/只。澎立生物称,主要受国内实验用猴市场需求大幅增加、进口受阻等因素影响,实验用猴供需出现阶段性紧张,导致采购价格持续上涨。2019—2022年,公司实验用猴采购单价分别为1.55万元/只、2.3万元/只、5.51万元/只、13.85万元/只。截至2022年9月末,公司共有422只实验用猴。
  直至今年上半年,实验用猴采购单价已有所回落。澎立生物在审核问询函答复中表示,自2022年下半年起,受新冠相关疫苗及药物的研发需求降低以及头部CRO公司基本完成猴资源的供给布局等因素影响,国内实验用猴的需求回落至相对正常水平,使得实验用猴供给紧张的局面走向缓和,价格相对平稳并略有下降。
  据澎立生物披露,2023年1—6月,上海益诺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采购实验用猴平均单价为12.21万元/只,政府机构采购食蟹猴平均单价为14.86万元/只。那么,实验用猴价格的下降是否将带来公司存货减值的影响?
  在审核问询函答复中,澎立生物表示,公司疾病实验用猴依然具有实验价值,不存在减值情形;死亡的实验用猴直接计入死亡当期项目成本,无需计提存货跌价。
  不过,澎立生物坦言,报告期内,实验用猴价格持续上涨,对公司的成本及盈利情况产生一定影响。2020—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公司涉猴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20.6%、13.25%、19.84%、20.94%。
  目前,澎立生物的各类业务中仅药物临床前CRO项目涉及实验用猴。报告期内,涉猴(NHP)项目实验用猴成本占比分别为37.79%、33.06%、44.62%、35.44%,该成本占比未因单价快速提升而大幅增长。2020—2022年,因实验用猴价格不断上涨,澎立生物为节约成本,逐步提高实验用猴复用率。此前,公司对多数实验用猴采用一次领用不再复用的方式进行管理。
  在澎立生物使用的实验动物中,实验用鼠的单价变动幅度仅次于实验用猴,同样存在持续上涨的情况。2021年9月,澎立生物以7000万元收购上海吉辉实验动物饲养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吉辉”),该标的主要从事实验用大小鼠等动物的繁育及销售。2022年起,澎立生物的实验用鼠对外采购量显著下降,其价格变化对公司整体影响下降。
  核心业务增速放缓
  除了降低采购成本,收购上海吉辉还为澎立生物带来销售实验动物的收入。
  审核问询函答复显示,2021—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澎立生物实验动物销售收入(仅涉及实验用鼠)分别为807.7万元、2197.54万元、1372.91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4%持续提升至10%,毛利率分别为47.75%、70.53%、64.74%,且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的收入增速分别达到172.07%、69.88%。公司预计,2023年1—9月,实验动物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5%。
  与此同时,公司于2019年开始涉足的医疗器械临床前CRO服务项目近年来持续走强,毛利率从2020年的20%持续提升至2023年上半年的43.97%。2020—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该业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3.4%、16.99%、19.18%、22.81%。2023年一季度,公司器械临床前CRO服务收入同比增长49.56%,公司预计该业务1—9月的收入同比增长71.35%。
  不同于上述两项新进业务,2023年上半年,澎立生物的药物临床前CRO服务项目平均创收增速出现放缓。
  澎立生物的药物临床前CRO服务分为药效学评价业务、药代动力学评价业务。其中,药效学评价业务是公司基石业务。
  根据 Frost&Sullivan统计,2022年,澎立生物在国内临床前药效学CRO市场所占的份额为2.4%,位居行业第五。澎立生物表示,公司是聚焦于免疫炎症及肿瘤免疫的专业型CRO企业,目前所占市场份额与头部企业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是由于公司整体规模以及海外业务布局尚处于发展阶段所致。
  单纯以境内来源的药效学评价市场来看,澎立生物的市场份额占比约5.5%,排名第四;在免疫炎症疾病领域,澎立生物药效学评价收入占市场份额比例为14.7%,居于业内第二,仅低于药明康德(603259.SH)。
  2020—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澎立生物药效学评价业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79.48%、68.91%、62.02%、56.49%,项目平均创收分别为17.36万元、18.32万元、20.98万元、18.68万元,毛利率从2021年的高点59.41%持续下滑至2023年上半年的47.73%。
  澎立生物表示,2022年,受食蟹猴采购单价迅速上升、居家办公无法正常展开生产经营活动等影响,药效学评价业务的毛利有所回落;2023年上半年,随着创新药投融资端承压,下游客户研发投入增速放缓,进而导致客户外包需求增长放缓,CRO市场竞争加剧,项目平均创收有所下降,且公司于2023年上半年完成了实验室改扩建,租金成本和装修摊销成本增加,毛利率因此下降。
  澎立生物预计,2023年1—9月,公司药物临床前CRO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1.65%,这一增速将较1—3月的同比增速有所放缓,主要是短期内创新药投融资热度减弱,医药企业研发投入放缓,CRO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增速从高点回落所致。
  事实上,作为澎立生物同行业可比公司,昭衍新药(603127.SH)、美迪西(688202.SH)、睿智医药(300149.SZ)等年内业绩也出现增速放缓甚至下跌。其中,昭衍新药在三季报中表示,前三季度,国内医药行业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整体处于低谷期。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在手订单金额约36.6亿元,较2022年三季度末减少约10亿元。
  截至2023年9月末,澎立生物在手订单1.87亿元,较2022年末的1.53亿元有所增长,增幅为22.22%。澎立生物表示:“在手订单充足,为以后的业绩持续稳定增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CRO市场低迷 澎立生物闯关科创板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