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阴阳合同”被明确为逃税手段传递强烈信号 |时评

最新信息

签订“阴阳合同”被明确为逃税手段传递强烈信号 |时评
2024-03-18 18:49:00
3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相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对有关罪名的理解以及新型犯罪手段的法律适用等,依法惩处危害税收征管犯罪。其中,司法解释首次将签订“阴阳合同”作为逃税的手段明确列举,为司法机关今后办理此类案件提供了确切的依据。(3月18日新华社)
  所谓“阴阳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就同一事项订立两份以上的内容不相同的合同,一份对内、一份对外——对外的一份并不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而是以逃避国家税收等为目的;对内的一份则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可以是书面或口头。
  公众对“阴阳合同”并不陌生。从司法实践看,编造虚假计税依据进行逃税的案件时有发生,特别是近年来文娱和电商领域发生的几起典型案件影响极坏,甚至催生了“一冰”“一爽”“一薇”等娱乐圈特有的“计量单位”。此次“两高”出台司法解释,旗帜鲜明地将签订“阴阳合同”作为逃税方式之一予以明确,这是我国司法实践的一次重要突破,也是对法律尊严与公正原则的坚决捍卫。
  据最高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业态、行业性逃税问题突出是当前危害税收征管刑事犯罪特点之一。其中,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等新兴经济业态迅猛发展,其业务形态、盈利模式、劳务关系等复杂多样,税收监管措施面临新挑战。特别在娱乐领域,个别明星及高净值人群利用自身影响力和资源,采取签订“阴阳合同”的手法大肆逃税,严重损害了国家税收权益,也对社会风气产生了恶劣影响。
  此次“两高”司法解释的出台,无疑是对这一现象的强力回应,其核心要义在于传递一个强烈的信号:任何试图钻法律空子,践踏税收法规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这不仅是对逃税行为的零容忍,更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定维护,对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的积极倡导。
  从深层次来看,这份司法解释不仅仅关乎对个案的处理,更是对整个社会法治环境的深度塑造,是对法治精神的深度弘扬。无论身份地位如何显赫,无论财富积累如何丰厚,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都不能规避应尽的纳税义务。税收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触犯法律红线,都必将付出应有的代价。
  所以,将签订“阴阳合同”作为逃税的手段明确列举,也是加强税收法治教育、强化公民的纳税意识的一种方式。现实中,二手房交易也存在买卖双方签订“阴阳合同”以逃避税款的问题,虽然此类行为一般不涉及刑事犯罪,但也是危害税收征管的违法行为。
  近年来,司法机关始终保持对涉税犯罪从严打击的高压态势。此次“两高”出台司法解释,将签订“阴阳合同”明确列举为逃税手段,再次释放对逃税等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的态度和决心。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签订“阴阳合同”被明确为逃税手段传递强烈信号 |时评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